名义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有效吗? |
分类:合同文书 时间:(2022-07-05 14:29) 点击:212 |
上海律师为您讲解 名义股东转让股权如果构成善意取得的有效。名义股东并未实际履行出资义务,并不享有股东权利。名义股东转让股权属于无权处分,受让人善意取得股权后,实际出资人有权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名义股东,又称挂名股东,是指一方与他方约定,同意仅以其名义参加设立公司,实际上并不出资,公司注册资本均由他方投入,该不出资一方即为名义股东。 一、什么是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动产善意取得”、“第三人善意取得”在动产占有人非法处分其占有的动产时,如第三人基于善意受让对该动产取得占有,则依法对其即时取得所有权或他物权的制度。学理上认为,善意取得具有不经过时效或经过瞬间时效而使无权人取得权利的效果,它属于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 二、名义股东怎么退出?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安全退出: 1、取得实际出资人的许可,将股权转让给其他股东或者股东以外的第三人; 2、取得实际出资人的许可,请求公司回购股份; 3、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将实际出资人登记为显名股东。 三、名义股东的特征 名义股东的特征如下: 1、名义股东在形式上具备了作为公司股东的所有要件,不仅在公司章程中、在公司的工商登记材料中,而且在公司股东名册中均反映为股东; 2、名义股东名下资金属实际出资人所有,他既没有实际出资,也没有以欺诈或欺骗手段出资; 3、名义股东名下的资金是实际出资人为规避法律而投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该文章已同步到:
|